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校庆」出品
10月3日,是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了《中国人民大学:为人民 求真理》专题报道。八十五载,独树一帜、勇走新路!
85年前,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隆隆炮声中,一所大学在抗日大后方成立了,这就是陕北公学。
“不分性别、出身、职业、党派信仰,只要有志于抗战救国皆可报考”。当时年仅16岁的党史专家胡华就这样到达陕北,和同学们一起“住窑洞和土房,一个学习班十个人住在一间”,“在革命的学校里,物质生活上的困难,根本难不倒我们”。
1948年,内忧外患的华北“安放不下一张书桌”,怀揣“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的梦想,26岁的人口学家邬沧萍踏上出国留学的邮轮,在留学4年期间,他第一次听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名字,知道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于是暗下决心,希望能来到这里求学报国。
1949年初,河北省新城县青年张景良看到了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招生公告,和6位同学一起赶到北平铁狮子胡同的报名点。主考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考华大?”“为人民服务!”他坚定地回答。
三位进步青年的命运在此交会,三个为人民求真理的人,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名字交织在一起,在各自的领域开始了求知报国的征程。
从1937年至今,85年时光流转,从延安走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与真理同行,与时代同步,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01 与真理同行
来中国人民大学的第一课——学理论
1953年,邬沧萍如愿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当时的人大得风气之先,聘请大批苏联专家教授讲学,全国高等学校有关学科的教师都来人大学习,特别是第一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师。“学校领导组织学校全体人员集体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很多党课都是当时的校长吴玉章亲自授课。我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并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马列主义夜大,攻读4门基础理论课。”邬沧萍说。
冬季上课的时候,每个人在棉袄外面套上一个小马甲,在文化广场露天听报告。每每冻到手脚酸麻,校长吴玉章依然非常认真。
经过这样的系统学习和训练,邬沧萍最大的感受是“一览众山小”,因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哲学基础,让他感到“获得了一个望远镜,又获得了一个显微镜”,不但站得高、望得远,一些小问题也看得深入透彻,直看到事物的内部。这成了他从教70年、研究70年的“制胜法宝”。
1953年,新中国档案学奠基人吴宝康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他接到了为我国创办第一个档案学专业的任务。他的第一课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以此作为工作指导。“马克思曾说过,搞研究必须要首先占有材料,我对此深信不疑。”从没有一位教师、没有一本教材的一片空白中,吴宝康带领几名新兵创办了档案学。今天,档案学从纸质走向了数字化,“数字记忆”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web开发实验室等实习实践项目扬帆起步。
时间拨回到2022年9月16日,新学期刚刚开学,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参加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作为新学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课。当国旗升起的时候,师生们仿佛又回到了85年前的陕北,“民族的命运全担在我们的双肩,抗日救亡要我们加倍努力,忠诚团结,紧张活泼,战斗地学习。努力!努力!”
02 与时代同步
沿着共和国发展的足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其中指出:“大学本科暂设:(一)经济系,(二)经济计划系,(三)财政信用借贷系,(四)贸易系,(五)合作社系,(六)工厂管理系,(七)法律系,(八)外交系,学习期限为二年至四年”。这就是人民大学最早成立的八个本科系,习惯上称“八大系”。
1950年10月3日,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细致阐述了“八大系”设置的缘由依据。他指出,成立这“八大系”,目的是为新中国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服务。此后,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院系调整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人民大学的“八大系”也相应进行调整,成为人大相关学院的前身与学科建设的基础。
沿着共和国发展的足迹,这所大学从“救亡图存”走向民族复兴。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告诉记者,从当初的“八大系”走来,今天的中国人民大学与时代同步,致力于构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卓越的基础学科、顶尖的社科学科、创新的交叉学科”的学科布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1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9个学科获评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A类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二。2021年,学校在教育部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取得突出成绩,14个一流学科全部通过评估,继续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03 扎根中国大地
“实事求是”历久弥新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他勉励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从当年的“八大系”走来,从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今天,这所大学正在“双一流”建设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2年9月,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的立项名单正式公布,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立项60项,立项总数和重点项目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85年,继往开来。谈到未来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告诉记者:
“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好‘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为加快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人大人更大的贡献!”
85年,校训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字历久弥新。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