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青年人才论坛。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李晓明教授主持,我校校长助理、理工处处长杜小勇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信息学院院长兼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教授,信息学院党委书记陈红教授及国内知名院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此次会议。
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崔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过敏意教授、复旦大学王晓阳教授、浙江大学吴飞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周傲英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战怀教授、苏州大学张民教授,特邀专家北京大学张志华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北京交通大学于剑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商烁教授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围绕实验室工作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并为实验室的发展建言献策。
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信息学院院长兼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文继荣教授就实验室年度重要工作向学术委员会作了汇报,着重介绍了十余位新进的优秀师资队伍,汇报了2020年度在研科研项目,展示了以抗击新冠疫情病毒工作“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与系统研究”为代表的多项研究成果和荣誉。文继荣表示,实验室致力于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理论系统研究,促进计算机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推动人民大学整体学科建设,为北京市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窦志成教授就“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研究”年度工作情况作了汇报。窦志成表示,与人文社科的交叉研究是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已在如下方面取得进展:一是与中国科协共建高端科技智库“中国科协—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其中“智媒时代、公共传播与社会共识 ”等专报多次获部委领导肯定。二是开展了“基于法律法规的司法解释文件核查关键技术研究”等一系列交叉学科研究项目。三是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交叉学科研究数据与工具平台,旨在提升人大学科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研究能力,探索交叉学科研究新范式。
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指出,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短短时间内聚集了诸多优秀人才,进展迅猛,未来几年将成果显著。期望实验室建立未来发展的长期目标,“一张蓝图画到底”,以中心和平台的具体研究对象为抓手,汇聚人才集中发力,同时要设立人才引进的顶层设计机制。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新学院和实验室的发展继续给予支持,帮助实验室在培育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与会专家们表示,实验室队伍壮大吸纳了年轻力量令人振奋,建议研究应集中力量突出亮点;认为人工智能学科交叉思想非常可贵,但不应只是人文社科研究的工具,而应该成为1+1>2的有机组成部分。专家还以“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四句诗来勉励青年学者,鼓励他们树立科研目标,凝聚合力开展差异化研究,既要踌躇满志又能在沉寂期耐住寂寞、韧性十足。
我校校长助理、理工处处长杜小勇教授就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以及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当前技术对于人文的影响已前所未有,中国人民大学值此时代机遇,需要高水平建设前沿交叉学科,期待将人工智能学院建成标杆,建设好有温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学院,塑造人大品牌。
信息学院陈红教授表示,重点实验室作为联结信息学院和高瓴人工智能学院的纽带,希望未来两个学院能够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人大计算机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在青年人才论坛环节,实验室研究员、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青年教师代表魏哲巍、赵鑫、苏冰、刘勇、胡迪、沈蔚然先后就各自的研究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简介
2015年,“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实验室”被正式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20年,经学校批准,重点实验室的挂靠学院由信息学院变更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实验室致力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研究,推动人大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促进计算机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的人文社科研究新范式;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化,辅助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