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大讲堂”在国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担任主讲嘉宾,以“人工智能的现状和趋势”为主题带来了精彩的讲解。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会见高文院士,校长助理、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小勇教授出席并主持活动。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对高文院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指出我校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指示精神,成为全国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首批高校,表示将创新一流体制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希冀高文院士继续支持我校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共同为全球创造“智能而有温度”的未来。
校长助理、理工学科建设处处长杜小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高文院士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为中央领导人进行了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此次高文院士做客我校“科学大讲堂”,介绍人工智能发展,传达中央精神,期望人大师生“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共同“勇闯人工智能前沿的无人区”。
高文院士从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诞生历史入手,详细介绍了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的历程。高文院士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于符号逻辑的推理证明阶段(1956-1976),第二阶段是基于人工规则的专家系统阶段(1976-2006),第三阶段是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阶段(2006-今),这一阶段由算法、算力及大数据共同作用,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重心由如何“制造”智能转变为如何“习得”智能。自此,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和算法得到大规模应用,进入新一轮加速发展。
高文院士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加速突破、应用驱动的新趋势。在智能水平上,感知智能日益成熟,认知智能持续突破。在技术路线上,数据智能成为主流,类脑智能蓄势待发,量子智能加快孕育。在智能形态上,人机融合成为重要方向。同时,人工智能应用驱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巨大潜力逐步显现。人工智能的社会属性日益凸显,面临安全风险与社会治理的新挑战。
高文院士总结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势与薄弱环节。我国有四大显著优势推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一是强有力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持;二是海量的数据资源;三是丰富的应用场景;四是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聚焦。但也有四项薄弱环节:一是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差距较大;二是在高端芯片、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基础薄弱;三是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四是高水平人才不足。
最后,高文院士与现场师生积极互动,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人工智能理论、应用与发展的相关提问。
“科学大讲堂”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高端讲堂,面向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关村区域高校师生,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师来校讲演授课,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学校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饶子和教授、丘成桐教授、施一公教授、欧阳自远院士、潘建伟院士等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今年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0日-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信息学院、理学院、环境学院、数学学院、统计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体育部等协办开展第三届“智能+”科技文化周系列活动,组织了科技文化体验日、科学大讲堂、科普电影节、实验室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成为广大师生感知国家和学校科技进步脉动、体验科学与智能之美的重要窗口,为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带来了科技文化的新风。
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